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河南卫视《中原崛起●中国腹地》众品物流:立足河南、辐射周边6省的大格局

发布日期:2012-12-30       来源:河南卫视



 

2012年12月30日,河南卫视播出了大型专题片《中原崛起》第九集——《中国腹地》,高度赞扬众品物流立足河南、辐射周边6省的大格局。

【看点提示】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代表着它具有天生的交通优势,甚至它打个“喷嚏”,能导致全国“感冒”。

【序】

2006年1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降临河南。这场暴雪一下就是三天,整个河南的铁路、公路、民航陷入瘫痪,而这场天灾引起的连锁反应还不止于此。

此时恰逢一年一度的春运,由于多趟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上万名旅客被迫滞留郑州火车站。随着这个中国铁路客运“心脏”的瘫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西安、成都等地的火车站都出现了大批滞留旅客,大半个中国的铁路运输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场暴雪以极端的形式,再一次告诉人们:中原大地的呼吸和脉动与这个国家息息相关。

那么,作为中国腹地的中原经济区,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短片•解说】

1888年10月,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向朝廷建议,修建一条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这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当时,许多人无法接受铁路这个外来的怪物,修铁路被看做是破坏民宅坟地和风水、引起民怨的不稳定因素。

几个月后,这场争论随着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一个奏章戛然而止。张之洞建议缓建天津到北京的铁路,修建一条从北京卢沟桥经河南到达武汉的卢汉铁路。

张之洞的提议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几天之后,朝廷宣布修建卢汉铁路,这就是今天全长2324公里的京广铁路的北段。

【同期声】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两广总督张之洞他说了这么重要的两句话: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河南、湖北这两省居于天下的腹地,就是中国的中心。所以说这条路修通以后,它就会成为在中原大地的枢纽。

【短片•解说】

伴随着这条铁路的修建,1904年,一座小小的火车站出现在中原腹地的小城郑县,两年后,陇海铁路与京汉铁路在这里交会,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城竟然会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中国铁路的心脏和中国交通的十字路口。

一座城市的传奇就从这里开始。以至于人们常说,郑州是座火车拉过来的城市。郑州和中原就这样成为中国的地理腹地。

【同期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王健:郑州在整个中国的交通网络中间,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这是由于它的地理意义和历史的条件所形成的。首先我们在中国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它几乎就是整个中国版图的中心。它历来就有十省通衢之称,那么不仅如此,在我们国家整个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它都起到了一个交通中心的作用。

【短片•解说】

这是即将正式投入运行的新郑州东站,今年年底它将和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一起投入运行,届时人们无论是从郑州到北京还是从郑州到武汉,都只需两个小时,高铁就这样拉近了中原城市带与其他经济圈之间的时空距离。

根据国家的规划,新郑州东站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枢纽,位于京广客运专线和徐州到兰州客运专线的十字交会处。人们发现,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郑州和中原仍然是中国交通的十字路口,这个国家的地理腹地并没有发生任何漂移。

【看点提示】河南不但与铁路有缘,这里还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推动着中原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短片•解说】

如今,行驶在中原大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有着中国最多的高速公路。1994年,中原大地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81公里的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而到2010年底,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5100公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从零到全国第一,这中间只经历了十多年时间。

今天,这里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在这里交会。遍布中原大地的高等级公路似乎成了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图腾,被人们寄予太多的热情和期望。

【同期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过去十年间,河南的高速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的规划,在十二五时期,使得我们的2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连接高速公路,但在河南,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全省的主要县城,因此它这个超前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超前发展,为后来河南的起飞和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短片•解说】

在胡鞍钢看来,发达的交通可以缩短中原与其他地区的空间距离,使人口和生产要素更为便捷地流动,使中原经济区与外部经济充分一体化。而建立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使中原经济区成为中国的战略腹地。

那么,对于中原经济区而言,腹地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来说,成为它的腹地,中原大地又将会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同期声】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赵作全:中原经济区被定义成我们国家的腹地,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中原经济区作为我们国家的腹地,不光是经济的腹地、是市场的腹地,还是服务业的腹地,也是我们国家人口的腹地 。所以它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上,在全国一盘棋上,处于腹地的地位,在交通网络上,处于核心枢纽的位置,这是从全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这盘棋上定位的,所以把郑州在全国的位置定义得非常清晰和准确。

【短片•解说】

如今,遍布中原大地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以及空中的数十条航线,犹如围绕着心脏的密集的动脉。在中国的腹地,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经济强劲的脉搏。

【看点提示】郑州被誉为“商城”,曾经的郑州商战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时至今日,在这块中原腹地上,商业气息分外浓烈。那么,是什么把众多商家吸引到了这里呢?

【短片•解说】

2010年8月26日,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郑州开幕。近2万名中外客商云集郑州。中外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成为这次洽谈会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在本届洽谈会上,仅香港、澳门、深圳地区的福建籍企业家就与河南企业签约项目341个,合同金额1462亿元。

众多的投资商和企业看好中原,再一次凸显了河南作为中国经济腹地的吸引力。

【同期声】

商务部商务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河南这个地区,它的基础设施和整个的经济环境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其实我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在利用外资对外开放上,就已经走得比较快了,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一次中博会对整个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短片•解说】

今天,拥有近一亿人口的中原腹地,是一个日渐成熟的巨大市场。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忽视这个市场。“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话在今天有了新的含义。

在这次中博会的举办地郑州,矗立着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千多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城。

几千年后,郑州二七广场,见证了一场改变了郑州乃至河南商业格局的商战。

2002年8月2日,国内零售业巨头北京华联出现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商圈,这是第一个进入郑州市场的商业巨头。开业三天,商场人满为患,以至于马力强劲的空调根本起不上作用。

随着北京华联的进驻,家乐福、麦德龙、中环百货、大商等国内外商业大鳄纷纷抢滩郑州,一场空前激烈的商战在郑州上演。

这场商战被业内人士称为郑州的第二次商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呢?

【同期声】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在市场经济这个情况下,就是说你市场主体本身之间的竞争,在什么地方竞争?就是在商业区位最好的地方竞争,就在这个地方,竞争双方都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更好的收益。商战发生在郑州,包括历史上郑州叫商城,确实和郑州的商业区位直接相关,因为这儿很容易形成公平竞争的区位。

【短片•解说】

如今,借助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中原大地的商业继续保持着让人惊叹的发展势头。

作为中国腹地的核心城市,郑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各类商品的批发在全国都占有可观的比例。目前,郑州各类批发市场多达214个。

【同期声】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河南作为全国的一个交通枢纽中心, 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内需市场, 我认为是由于它的特殊的地理优势。因为郑州历史上就是我们中国铁路纵横的一个重要的枢纽,再加上它在中部,所以过去很多大的烟啊、酒啊甚至粮食的一些综合市场都在郑州,我看也不是偶然的,就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看点提示】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心脏地带,中原定则天下定,中原兴则天下兴。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因为中原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它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如今,中原经济区的蓝图已定,中原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短片•解说】

经济腹地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由实实在在的数字和经济活动支撑起来的。在中原这块商家的必争之地上,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资和生产要素在这里流动。位居中国腹地的地缘优势和强劲的需求,使物流行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07年12月27日,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交易。对于河南金沙js9线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它收获的不仅是河南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巨大荣耀,而且改写了纳斯达克的上市规则,从此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不再局限于高科技企业。

那么,这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哪里?利用中原地区的交通优势,众品在京广、陇海铁路沿线建设了4个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实现了立足河南、辐射周边6省的大中原产能格局。此外,他们依托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自身物流需要,成立了众品生鲜物流公司。

另一家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双汇集团也建立了自己的冷藏物流公司。依靠中原地利之便,众多物流企业在全国布局谋篇。今天,中原大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经济腹地的优势日益凸显。

2011年5月11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开关运行。三个月后,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也顺利通过验收。中原大地正在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高地。

【同期声】

河南省物流协会会长谭荣铸:河南省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基地。最近这几年,包括富士康、海马等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都到我们河南来了。这样的话就对河南物流有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在大型的生产企业到河南来以后,需要相应的物流做服务。所以说给河南的物流业企业带来了机遇。

【短片•解说】

今天,中原正在加速崛起。大河之南的这方热土未来发展的大战略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发展战略。这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积累的重要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的正确抉择。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发展战略呢?

【同期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平:以城镇化来推动整个农村,或者是整个农业新农村的建设,我们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通过城乡互动,通过产城互动,那么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就使得区域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使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这样一个困境得到破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整个全国在城镇化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河南的空间更大。如果没有城镇化的引领和支撑,一个地方的崛起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现在这个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它可以创造巨大的内需,那么河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短片•解说】

在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做了这样的描述: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在中国国家发展大棋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明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探寻可资借鉴的路径。

【同期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这是中原经济区和其他经济区明显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它不仅承担着促进区域发展的任务,还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解决重大问题探路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不仅要求河南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方向。

【短片•解说】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届时,中原大地将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战略已定,中原正在崛起。亿万中原儿女带着喜悦和信心,踏上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的征程。
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心脏地带,中原定则天下定,中原兴则天下兴。

今天,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走上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中原崛起的美好前景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华夏先民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中,中原大地和这里的人们将谱写出更为绚烂的盛世华章!
 

返回